互联网营销的小套路图片(互联网营销的小套路图片素材)
- 网站优化
- 2023-01-30
- 56
互联网社群营销有哪些经典案例?
比如罗辑思维。罗振宇先是用死磕自己吸引用户(比如必须是60秒语言、有种有料有趣的视频),再用人格魅力体连接会员(比如他一直强调的U盘化生存),最后整合会员力量拓展边界(比如会员体系、微商城、罗友会等),最终形成了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知识社群。
比如大熊会。著名自媒体人万能的大熊经常通过文章、培训将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营销模式和技巧系统化进行普及,获得了大批的追随者,于是顺势成立的自媒体社群组织大熊会,旨在帮助成员打造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互助实现低成本创业。2014年12月31日在武汉举办大熊会年会,微博、百度、京东、乐视等多家上市公司到场支持,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社会化营销社群。
比如秋叶PPT。“和秋叶一起学PPT”系列课程上线一年半,学员已超过25000人,组成了数量众多的学员社群,除了常规的PPT答疑、指导,每周邀请各领域达人在线做干货分享,而且学员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的技能还可以通过完成读书笔记等项目为自己赚回学费,已经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职场技能学习成长社群。
杨勃在2005年搭建豆瓣网,让很多兴趣爱好一致的人找到了组织,豆瓣开始病毒式扩张,在最初的那段时间里,作为豆瓣创始人的杨勃威影响力很大,尤其在豆瓣内有相当多的追崇者,但他很早就制定了“最核心的内容是围绕个人产生的”的原则与“去中心化”的战略,从06年开始豆瓣的规模每年都增长四倍,兴趣社区越来越多元化,现在提起杨勃,豆瓣用户有多少知道的?去中心化是做到了,但豆瓣的繁荣始终没有突破社区运营、建立属于豆瓣玩家的社群互动机制,移动端的迟缓反应让豆瓣错过很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会,本质上还是偏论坛模式。
帮您打造感官品牌形象,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全感官营销研究中心。
电商陷阱多,你知道电商隐藏的套路有哪些?
不同用户购买同一款商品价格不同、会员价反而比非会员价更贵……电商购物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的套路已遭到多次曝光,但是相关的投诉依旧接踵而来。
“大数据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平台利用掌握的用户数据,提供给老客户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贵的行为。
换句话说,就是平台利用消费者的某些消费惯性和依赖,或者某些特定消费者对特定产品的价格敏感度较低的特点,进行“差异化定价”。对于消费者而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白白比别人多掏钱,未免感觉被欺骗。
不少用户通过黑猫投诉平台指控京东平台对顾客实施“杀熟”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电商,市面上各类订票、网约车、共享单车平台,都成了“大数据杀熟”的重灾区。
1
京东“杀熟”套路多
l 不同用户优惠券不一样
4月3日,网友“茶茶vivi”在微博黑猫投诉平台发文控诉京东涉嫌“价格欺诈”,用户使用不同账号购买同样的商品,能用的优惠券却是不一样的。
该网友表示,自己和朋友使用不同的账户点击同一个链接同一个商品,在同一时间的前提下,平台给出的优惠券有差别。
从截图中可以看到,平台显示,使用优惠券后,朋友的实付单价比该网友便宜了20元。
l 京东plus会员无优惠,会员价比非会员价更贵
除了为不同用户推出“定制型优惠券”,还有用户反映,自己购买了京东plus会员,反而遭到强烈的价格歧视。
4月21日,京东plus会员“发芍的胖子”发现,京东app上非plus会员在购买iPhone 11时,平台显示,开通plus年卡会员预估优惠44.84元。
难以接受的是,当该网友以plus会员账号点开同样的产品链接页面时,却完全没有任何优惠信息。
▲左图为非会员账户页面,显示开通plus会员优惠44.84元;右图为会员页面,须完全按照原价购买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不少网友身上。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曝光,自己以京东plus会员账号购买商品,比非会员账号更贵。
该网友说道,“我对象给我发的京东链接,同样的链接点进去价格不一样!她不是京东会员,我是,本来想我买更优惠,但结果是我买反而更贵,那我买京东会员的意义何在?”
▲该网友公开的截图显示,自己最终购买同一个商品的应付价格比非会员的朋友贵20元
l 账户疑被拉黑
还有用户反馈,一直正常使用、不存在违规行为的京东账户,突然无法领取京东app上所有优惠券,但是换一个账号却可以顺利领取。
此外,用户还投诉称,“被限制的账号”还存在无法参与平台的优惠抢购活动、无法使用京豆兑换优惠券等情况。
据了解,该用户通过京东在线客服、电话客服投诉多次,却始终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反馈。用户透露,京东方面对领券的问题回应称,领券是概率问题,不是100%能领。账号没有问题,领券是抢购。
但用户认为,京东对某些账号做了限制。
2
京东“价格保护”疑云
不仅“杀熟”套路花样百出,京东日前在商品“价格保护”的服务上也槽点满满。
日前,iPhone 11系列机型在国内大幅降价,作为领跑3C产品线上销售的电商平台,京东也参与到这场价格战中。
在剧烈的价格波动下,京东平台上关于商品“价格保护”的规定引起了不少交易纠纷,有用户直指京东的“价格保护”政策套路多、形同虚设,客服说法前后矛盾。
某匿名网友投诉称,3月29日,自己在Apple产品京东自营旗舰店购买了一台iphone 11pro max,原价10899 元,优惠后10199 元。
4月3日,京东平台iPhione产品推出优惠活动。iPhone 11 Pro Max领券立减1600元,低至7999元。也就是说,该网友新买的手机在七天价保期内降价900元。
4月8日,该网友联系客服要求返还差价,京东客服驳回请求,不予处理。
从该网友与客服沟通记录来看,客服指出,价格保护政策是确认收货7天以内申请才有效。
对此,花朵财经4月23日以普通用户身份咨询客服相关规定,客服表示,购买的7天以内降价,就可以申请价保。
显然,客服说法自相矛盾。
不少网友都反馈了京东在“价格保护”规定上执行不严谨的问题。3月28日,网友“赵志阳00901”在黑猫投诉平台发起投诉称,自己在京东购买了一台联想小新pro13,买时候的价格为4999,店铺显示该商品可享受价格保护。
随后该商品在7天内降价至4499。第8天,该网友发现商品大幅降价,向客服申请价保退款,但客服表示概不退款。
该名网友表示,“7天价格保护就是你发现了就赔,不发现就算了?”
有用户对花朵财经表示,“京东平台上的价格保护细节很苛刻,套装价、秒杀价、有赠品的、无货的都不给保。如果钱不多强烈不建议找客服价保,容易上黑名单。”
3
无处不在的大数据“杀熟”
事实上,不仅京东、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均饱受“大数据杀熟”的诟病,各类订票、外卖、网约车软件俨然已经成了重灾区。
有用户匿名在黑猫投诉上指出,在某OTA平台购买机票,随着搜索次数增多,价格变得越贵。在价格抬高以后,换一个手机账号搜索同一个航班,价格却稳定在较低的价位。
“我认为平台就是在大数据杀熟,我越搜索价格越贵。”该用户发文说道。
网友Vagnhuge也公开分享了自己遭遇滴滴打车“杀熟”的经历。
他表示,自己使用2部手机、2个常用电话号码分别下载注册两个滴滴账号。其中一个长期用来扫码骑单车。他在续费青桔单车时发现,最开始每月9元,往后每个月连续涨价到12元、15元,费用每月都在增长;而另一个账号情况却不一样,使用次数不多,续费也曾中断过,同时间段内办理月卡的价格一直是9元/月。
此外,随着流媒体进一步渗透国内市场,在线视频平台也受到遭到越来越多“大数据杀熟”的投诉。不少用户反映,同样的VIP服务,用不同手机购买的价钱不一样。某些视频平台的VIP会员,在安卓或PC设备上购买的价格,比在iOS设备上购买便宜。
4
“大数据杀熟”违法吗?
2019年3月,北京消费者协会发布是一份“大数据杀熟”调查显示,56.92%的被调查者有过被“杀熟”的经历。
不难推断,此类网络平台敢大肆“杀熟”,原因在于后台运作的隐蔽性较强,消费者取证较难,且少有人愿意花太多时间和精力维权。
有专家表示,价格歧视本质上是一种差别化定价策略,也就是商家在提供几乎相似的产品或服务时对不同顾客制定不同的价格。因为不同顾客的价格敏感性不同,支付意愿也大相径庭,因此,相对于“一视同仁”的统一定价,歧视性定价可以提高商家的利润。
商家出于抬高利润的目的,滥用大数据,这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相关权益。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互联网平台有条件进行“大数据杀熟”,同一平台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已属违法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事实上,对于电商平台日渐泛滥的“杀熟”现象,我国已在法律上做出相关规范。
《电子商务法》第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这意味着,电商平台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价格歧视是不被允许的。即便电商平台要通过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也应该基于尊重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前提。
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电商、金融、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本该用于造福广大群众的技术,如今却在部分平台的滥用下,沦为谋取利益、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工具,岂不悲哉?
常见的互联网营销方式有哪些?
、搜索引擎营销
搜索引擎营销是目前主要的网站推广营销手段之一
,
尤其基于自然搜索结果的搜索引擎
推广,受到众多中小网站的重视
,
搜索引擎营销方法也成为网络营销方法体系的主要组成部
分。搜索引擎营销主要方法包括
:
竞价排名、分类目录登录、搜索引擎登录、付费搜索引擎
广告、关键词广告、搜索引擎优化、地址栏搜索、网站链接策略等
2、即时通讯营销即时通讯营销又叫IM营销,是企业通过即时工具IM帮助企业推广产品和品牌的一种手段,常用的主要有一种两种情况: 第一种,网络在线交流,中小企业建立了网店或者企业网站时一般会有即时通讯在线,这样潜在的客户如果对产品或者服务感兴趣自然会主动和在线的商家联系。第二,广告,中小企业通IM
营销通讯工具,发布一些产品信息、促销信息,或者可以通过图片发布一些网友喜闻乐见的表情,同时加上企业要宣传的标志。
3、论坛(BBS)营销BBS营销又称论坛营销,就是“利用论坛这种网络交流平台
,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传播企业品牌、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从而让目标客户更加深刻地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最终达到宣传企业品牌、产品和服务的效果、加深市场认知度的网络营销活动。BBS营销就是利用论坛的人气,通过专业的论坛帖子策划、撰写、发放、监测、汇报流程,在论坛空间提供高效传播。包括各种置顶帖、普通帖、连环帖、论战帖、多图帖、视频帖等。再利用论坛强大的聚众能力,利用论坛作为平台举办各类踩楼、灌水、帖图、视频等活动,调动网友与品牌之间的互动。而达到企业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的目的。
4、博客营销博客营销是通过博客网站或博客论坛接触博客作者和浏览者,利用博客作者个人的知识、兴趣和生活体验等传播商品信息的营销活动。博客营销本质在于通过原创专业化内容进行知识分享争夺话语权,建立起个人品牌,树立自己“意见领袖”的身份,进而影响读者和消费者的思维和购买行为。
5、聊天群组营销聊天群组营销是即时通讯工具的延伸,具体是利用各种即时聊天软件中的群功能展开的营销,目前的群有qq群、msn群、旺旺群、有啊群等等。
聊天群组营销时借用即时通讯工具具有成本低、即时效果和互动效果强的特点
,广为企业采用。他是通过发布一些文字、图片等方式传播企业品牌、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从而让目标客户更加深刻地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最终达到宣传企业品牌、产品和服务的效果、加深市场认知度的网络营销活动。
6、知识营销知识营销是利用诸如百度的“知道”、“百科”或企业网站自建的疑问解答板块等平台,通过与用户之间提问与解答的方式来传播企业品牌、产品和服务的信息。网络知识性营销主要是因为扩展了用户的知识层面,让用户体验企业和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高质服务,从而对企业和个人的产生信赖和认可,
最终达到了传播企业品牌、产品和服务的信息。
7、网络事件营销网络事件营销:是企业、组织主要以网络为传播平台,通过精心策划、实施可以让公众直接参与并享受乐趣的事件,并通过这样的事件达到吸引或转移公众注意力,改善、增进与公众的关系,塑造企业、组织良好的形象,以谋求企业的更大效果的营销传播活动。
本文由投稿人小点于2023-01-30发表在成都创业号,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liuninggang.cn/article/9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