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更新 > 正文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优秀教师-成都七中老师名单及学历

成都七中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磨子桥林荫中街1号。

学校前身是1905年由墨陆敬桐池书院和芙蓉书院合并创立的成都高等小学堂;1907年学校更名为成都县中学堂,1952年更名为成都市第七中学校;1986年,首批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1986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在四川的定点联系学校。

2000年,首批被四川省教育厅评定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四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项目样板学校之一;2013年12月23日,四川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成都七中成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4年10月16日,加挂成都中学校名。

扩展资料:

办学历史

1905年4月,合并墨池书院、芙蓉书院,创办成都高等小学堂。

1906年,改名为稿迟成都县立中学(旧制4年初级中学)。

1924年,改制成都县立中学校(新制三年)。

1930年2月,在署前街创办成都县立女子中学(初中)。

1931年春,创办高中、招理一班。

成都七中办学历史图

1932年春,招高中、理二班。

1932年秋,招高中、普一班。

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迁外西茶店子。

1940年,增设高中招高一班。

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迁外西雍家渡叶家大院。

1942年,迁太平坊银桂桥。

1946年2月,抗战胜利后迁回茶店子。

1946年,抗战结束迁青龙街。

1950年2月,两校合并(地址:青龙街)成都县立中学校。

1952年11月,成都县立中学校改名早坦为“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校”。

1954年,迁校至外南磨子桥(2002年,市政建设改称林荫中街1号)。

1997年9月1日,领办成都三十五中,成都三十五中改称成都七中育才学校。

2000年,与嘉祥集团合办(外东东光小区)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东区(磨子桥校本部)。

2000年,创办留英预备班(磨子桥校本部)。

2001年,与东方闻道有限发展公司合办成都七中闻道网校(磨子桥校本部)。

2002年,创办留澳预备班(磨子桥校本部)。

2003年7月,在温江区涌泉街道创办由高达投资公司独家出资成都七中独家办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2008年,成都七中与高新区社会事业局联办的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成立。

2009年4月,正式成立成都七中教育集团。

2009年9月,由成都七中领办的(与七中高中教育无缝衔接)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在高新区成立。

2010年,成都市第七中学高新校区投入使用。

2011年,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修建新校区。

2011年,与金牛区教育局和大连万达集团联合创办成都七中万达学校成立。

2013年12月23日,四川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成都七中成为四川省一级示范高中。

2014年10月16日,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正式加挂“成都中学”校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都七中

               百度地图-成都七中

你们觉得最好的初中老师是谁?我觉得是成都七中育才的成吉龙,待人很好

成都七中的数学老师都很好的哈,没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只有不愿意去学习的学生。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Chengdu No. 7 High School),又名成都中学,简称成都七中,是一所闻名华夏的全日制公办完全中学。入选原“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首批“四川省一级示范友瞎配性普通高中”、中国4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样板学校”之一。

首批“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教育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首批“全国文明校园”、团中央“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学校”,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先锋旗帜。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205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4人,四川省特级教师(累积)24人,成都市教育专家4人,成都市特级教师5人。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31人,高级教师147人,学校还有近100位硕士学位和教育学硕士课程神启结业的教师在一线从事教育工作。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好指成都七中

七中和八中哪个好啊?

七中较好。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Chengdu No.7 Middle School)是成都市高新区社事局直属全额拨款正科级公办的初级中学。由成都七中领办,按照成都七中优秀办学传统精心打造,与成都七中高中教育“无缝衔接”。

学校自2008年办学以来,秉承“启迪有方,治学严谨,爱生育人”的优良传统,以“创造最适宜学生的教育”为己任,努力实践“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育思想,朝着“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领先”的办学目标奋力推进。取得了令教育同行和社会各界惊叹的办学业绩。

办学条件:

学校秉承“审是迁善,模范群伦”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围绕领导力、生存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全力推进未来学校建设,打造学习空间,有机整合课程资源,深化校本拓展性课程体系建设,开展教与学的创新活动,拓展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完善适应“创生型课堂”深入推进的学校组织管理形态,建设具有创生智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着眼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培育具有文化影响力的德育活动,发展国际理解教育,促进学生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国际竞争力。七年的教育实践,学校初步形成了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生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成都七中初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