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创业项目名字-雷军创业成功经验
- 加盟资讯
- 2023-04-14
- 39
如何评价雷军的创业之路?
雷军是一个很勤奋的人,从上大学开始就已经是一个好学青年了。
他在198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武汉大学,上大学的第一个晚上便去参加自习了,大二那年就修完了大学四年的学分,大学时期将刻苦学习一以贯之,每天毕烂七点就到教室占位子了,周末晚上同学们都去看电影了,雷军也喜欢看,但为了不影响学习,他通常要晚自习到九、十点,然后去看第二场。雷军害怕别人比他多学了知识,于是狠下心把午睡的习惯戒掉了来看书学习。对此,雷军说道:“我不是一个擅长在逆境中前行的人,我更愿意把事情研究透了再前行。”
由于学习非常刻苦,老师们都非常喜欢他,有不少老师都将他视为得意门生,让雷军帮着做课题,还把机房的钥匙给到他。在那个时候,计算机还不像现在这么普及,上机特别紧张,能得到老师的信任,拿着机房钥匙,便有充足的时间去泡机房写程序,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
雷军和其他同学不同的是,他非常注重实践,除了学校里所学的之外,他喜欢到社会上去学习,经常跑武汉电子一条街,帮人安装软件、修理机器、编写程序,也跟街上的很多店铺老板们混熟了,大家都喜欢请他帮忙,有时也会请他吃饭。
因为每次出敏歼门经常要带一个大包,里面装着各种软盘、几大本参考书等等,所以非常不方便。由于每本参考书都还不一样,还不能少带一本,于是手拿漏他想到了其他的程序员也是如此,为了减轻大家的烦恼,他干脆和同学合著了一本《深入DOS编程》,囊括了所有的材料,内容更全面,成为风靡一时的“红宝书”,这是雷军第一次小试牛刀。
后来他在电子市场认识了王全国,后来的金山副总裁,雷军经常跟他交换软件,慢慢熟悉了以后,他们决定一起合作写一个加密软件,他们称之为“黄玫瑰小组”。没想到后来这款软件卖的不错,居然因此赚了上百万,这成为雷军赚到的第一桶金。
那个时候,计算机病毒开始流行起来,虽然电脑还没有联网,但是软盘一旦接触到病毒,很多电脑都会中招。1990年,雷军和一位同学合作开发了一款防病毒软件,名字叫免疫90,还获得了湖北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后来这款软件一直被持续升级到了3.0版本,陪伴雷军走过了大学毕业以后前3年的时光,是他职业经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起点。
除了不断写程序之外,雷军在大学期间还和几个同学一起创业,成立了一家软件公司,不过由于没有经验,也没有摸到商海的大门,很快就又散伙了。这是雷军第一次的创业体验。
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前是做什么的?
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前主要从事以下工作:
1、 他在大学时,创办三色公司
雷军在大学时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在武汉大学,他学的是计算唯耐机专业,他仅用两年的时就修满了学分,为了保持成绩优异,他有时候连午觉指丛春都不睡。
在他大学四年级的时候,雷军就和他的三个同学一起创业创立了三色公司,其主要项目是编写软件,由于当时竞争非常激烈,三色公司屡遭阻击,由于价格郑迟优势不明显,而且没有充足的资金,公司最终破产。
2、在金山工作16年
在1992年的时候,雷军加盟金山公司。在1998年8月时,他正式担任金山公司的总经理。可以说他在金山公司度过了他职业生涯中最长的一段时期,工作之久达16年,最终带领金山上市。
3、创办卓越
在1999年,金山创办了卓越网,他主要经营图书及音像制品,雷军担任董事长,卓越网在当时还和当当网并列成为中国的两大网上购物商店。在2004年,卓越网被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之后就是我们熟悉的亚马逊中国。
4、 投资UC凡客YY
当年他辞去金山董事长的职务,他开始投资一些项目,比如UC、YY。凡客是雷军很少投资失败的产品,据说总共赔了200多亿,在小米发布会上,我们时常能看到雷军穿着凡客的衬衫,牛仔裤等。
5、创办小米,成为人生赢家
在2007年金山上市以后,雷军又投资了许多成功的项目,这使他积累了一些资金,然而这时就缺一个东西,那就是亲自创办一家公司。在2010年4月,雷军邀请了七位合伙人,一起成立了小米公司,主要方向是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市场,
雷军: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手握1080亿现金,小米要造车了
3月30日盘后,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
公告显示,小米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30日晚,雷军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表示,造车将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
去年以来,随着新能源 汽车 销量保持增长,造车新势力股价上涨,各路资本涌入,已经有不少 科技 巨头与传统整车企业合作造车。
此前,阿里与上汽集团宣布联合制造高端电动车,吉利 汽车 与百度合资成立了智能电动 汽车 公司,苹果、亚马逊等国外的 科技 巨头也在竞相造车。
国内外的 科技 巨头们都在相继布局 汽车 行业,拥有千亿市值的小米加入这一行列并不意外,而更大的原因在于造车与小米现有业务是相契合的。
而造车新业务也将给小米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近日,小米公布2020年全年业绩报告,去年小米收入达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经调整净利润为130亿元,同比增长12.8%。
虽然营收利润实现双增,但毛利却不高。从具体业务来看,虽然小米智能手机在2020年实现快速发展,且正在发展高端手机, 但截至目前,小米智能手机的毛利润仍低于10%。
与此同时,另外两大业务营收增速也有所放缓。2020年,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674亿元,同比增长8.6%,而在2019年,该部分业务收入同比增速为41.7%。2020年,小米互联网业务收入为238亿元,同比增长19.7%,败正2019年该部分业务收入同比增速为24.4%。
新能源 汽车 行业目前虽然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但相比已经发展成熟的手机业务,新能源 汽车 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2020年,蔚来全年总收入为162.579亿元,同比增加了107.8%;小鹏 汽车 2020财年总收入为58.44亿元,同比增长151.8%。
小米造车声势浩大,但这条路并不平坦。
雷军在今日的发布会上也阐明了外界的担忧——手机的仗还没有打完,造车会不会分心?
另一方面的担忧则是,小米在造车领域属于后来者,在小米之前,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早已完成了资本、技术、供应链以及用户群体的积累,而小米是在今年1月15日察姿悔才开始认真调研造车。
不过,如今的“造车”与五六年前已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原诚寅分析,上一批造车新势力主要是个人造车,组建一个团队,拉投资,从头开始。而如今进入造车领域的企业是组织造车,以企业的行为来造车。杀入这一领域的企业都进行过评估和分析,而不是无目的和准备的,相比个人造车,企业能够带来更多的资源和册简资本,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
原诚寅称,目前的新能源 汽车 领域已经不是蓝海,但是一定会进入整合阶段,造车企业很多,还会被洗牌。
而追溯过去,在创业做手机时,小米其实也是“后来者”。在小米2011年推出第一款手机之前,手机市场早已巨头林立,而如今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
花旗近期研报称,若造车,小米必然进行大量资源投入,这将是一项巨大的财务负担,会破坏小米的盈利状况并影响主业。
然而,小米如今在资金方面看起来具备一些“底气”。财报显示, 截至2020年末,小米现金储备量达1080亿。
编辑 沈玉洁
责任编辑 孙霄
如何看待雷军称小米汽车是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如何看待雷军称小米汽车是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雷军第1次创业最重大的项目无疑是小米手机的创立,这是小米第1次面临这个世界,也是雷军第1次创业,这一次呢,雷军肯定为了创业就是进入汽车行业创立小米汽车,那么等这个项目完成之后,我相信雷军就要选择退休了,因为到了他这个年纪也没有什么好追求的了,该完成的都完成了,所以说他就认为完成了这个项目之后,他就选择退休了。
人生无憾了
在雷军看来当他完成了小米汽车这纳仔个重大的创业项目之后,那么他就此生无憾了,他这一生当中第1次创业是在创立小米手机的时候,第2次创业项目无疑就是小米汽车的创业,可以说洞大汪完成了这两个项目,他的这一生都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的,他认为他创立了小米汽车之后就功德圆满,可以退休了,这是自然的,因为他所完成的项目也不是常人能够完成的项目。
重大的项目
可以说小米汽车和小米手机一样都是重大的一个项目,对于雷军来说,他能够完成这两个重要的项目,那么他的人生已经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所以他选择退休了,所以说他才会说人生之中最后一次创业了,我相信任何人到了这个程度都会选择退休,因为人生已经没有什么好遗憾了,该创业的创业该完成的东西都完成了,已经没有什么好遗憾了。
总的来说,所以说啊,仿裤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雷军才称这是人生之中最后一次创业了,这是毋庸置疑的,我相信任何人都会认为人家已经到达了人生巅峰了,该完成的事情都完成了,他的人生已经没有什么好遗憾了。
雷军造车,投入百亿赌上所有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文 | 南方
编辑 | 美龄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造车的话题真的层出不穷。
首先是小米,一直否认造车的小米还是没有逃过“真香”定律,雷军高调宣布造车,并揭秘定位中高端的小米首款 汽车 将在3年内推出;据悉滴滴也已经开始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就在前两天,华为与北汽、长安、广汽等厂商以“Huawei Inside”的方式合作的首款Huawei Inside(HI)智能纯电轿车ARCFOX极狐阿尔法S正式发布,华为“造车”顺利迈出第一步。
而几天前,雷军与造车新势力、互联网大佬聚会的照片也一度引发轰动,与他一起合影的是小鹏 汽车 创始人何小鹏、蔚来创始人李斌、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理想 汽车 创始人李想。正因如此,“雷军成立造车者联盟对抗燃油车”的言论在网上流传开来。
其实这只是华夏同学会的例行聚会,今年恰巧是雷军做东,而且时间点选在了小米官宣造车之后。这次同学会的参与者还有红杉资本沈南鹏、美团创始人王兴、滴滴创始人程维、万向集团总裁鲁伟鼎,以及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等等一众投资圈和互联网圈的大佬。显然,此次“同学会”的举办,让众多企业家对未来新能源 汽车 内容展开探讨,这不仅将为国内新能源车企在未来发展上形成共赢,也将为小米集团进军造车领域提供更多意见。
雷军宣布小米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时说的话,颇为壮烈,“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 汽车 而战。”在新能源车的第二波战事中,智能电动 汽车 企业整合资源,抱团取暖的确十分务实且必要。
官宣造车简单,但真正要造一台车其实并不简单。造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面渗激对这个难度几何级上升的红海领域,不可控因素实在太多。李书福当年回应造车时曾经说过, 汽车 就是“四个轮子加上两个沙发”。而智能车大行其道的新赛道上, 汽车 似乎要变成“一部手机加上四个轮子”了。
2014年,雷军作为法人的顺为资本以创始投资人的身份参与到了蔚来 汽车 的创办,同年成立的小鹏 汽车 ,也获得了顺为资本的投资。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三家龙头企业,雷军一人就投了俩。紧随其后的2015年,小米开始申请各种 汽车 专利。
作为特斯拉最早一批车主、蔚来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的早期投资人,雷军坦言,过去几年,小米高管会上也讨论过几次 汽车 业务的话题,但那个时候,小米的主题是补课,首先要做的是把手机业务做好,先稳固手机的基本盘,所以主要是通过投资的方式,参与电动 汽车 产业的发展。
“讲实话,一开始,我心里是不愿意的。手机业务好不容易才重回世界第三,这一仗还没真正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时代的大潮面前,我们将何去何从?”雷军回忆那段时间,表示自己白天会想到10个必须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静下来,又可以列出10个不能干的理由。
如今,新能源 汽车 产业处于风口之上,前有一众造车新势力慢慢煎熬即将出头,还有恒大来分一杯羹,百度、苹果等 科技 巨头的入局,更是为火热的新能源添了一把火。作为最早提出“风口”理论的雷军,终于还是决定下场了。
做这个决定之前,雷军经历了非常痛苦的抉择。他说,他想起当初创业时的处境,当时巨头林立,小米一无所有,但依旧能够成就今天的地位;而小米如今已经是世界五百强,有什么值得害怕的;所以,问题的根源在于小米是不是还有当年的勇气和决心。
雷军的决定将关乎小米未来十年的发展,过去的75天里,雷军每天都在思考,最后,在经过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丛漏袜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的董事会后,雷军决定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市场。
有千亿现金储备、有完善的智能生态的小米,已经不用考虑新能源 汽车 这个方向是否正确,它要考虑的是,造车这件事,到底能不能做好。小米集团在公告中表示,小米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首搜斗期投资为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智能 汽车 对于小米来说,是必须要走的一步,也是小米的智能生态中必不可少环节。小米拥有全产业的生态布局,智能 汽车 能够将小米在手机、 汽车 、家居等智能生态链上的全部产品打通,不仅为小米智能家居硬件提供了向外延伸的空间,更是为以“小爱同学”为代表的语音交互等软件提供了全新的应用场景。
在未来智慧出行的场景中,小米以高品质的智能电动 汽车 构建的全新业务版图,能够带动全品类业务的提升,商业逻辑会形成一个真正的闭环,实现当初所期望的“万物互联”的愿景。雷军这一步棋,不可谓不高明。
广泛的用户群、丰富的生态链产品、庞大的数据积累,让小米在对用户的理解方面,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也让雷军对进军造车业务的决心很足,而小米充足的资本也让他有底气撑得起那句“这个决定意味着我们要做好全力冲刺至少5-10年的准备”。因为雷军清楚,只有在技术上的长期积累,才能带来核心领域的突破创新,和产品上的集中输出。
但雷军接下来面临的挑战,依然是巨大的。相比智能手机,智能 汽车 产业要复杂的多,供应链也更长,这些都是小米缺乏的。而且造车作为重资产业务,势必会对小米的主业和营收带来较大的负担,一旦影响到主业,投资者是否愿意为此买单呢?
马斯克曾说过,做一个企业家就像吞玻璃和凝视着死亡深渊一样。虽然造车初级阶段可能遇到的难题对于有着丰富经验的雷军和雄厚资本的小米来说都并不是问题,但在 汽车 量产之后,还有包括产能效率、交付时间、安全问题等一系列曾让新能源车企折戟的难题等着他们。
就连雷军自己也在发布会上感慨,“每一次进入新的领域,过去的知识、经验、声望、荣誉,大部分都清零了,你能依靠的,只有一颗一往无前的心。”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属于智能 汽车 的时代。对于雷军而言,小米造车的目的和初心是,用高品质的智能电动 汽车 ,用全球用户享受无所不在的智能生活。眼看特斯拉负面消息愈演愈烈,大家对于国产智能电动车的期盼望眼欲穿,希望雷军和小米能够不负所托,毕竟更艰难的征程,其实才刚刚开始。
本文由投稿人小点于2023-04-14发表在成都创业号,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liuninggang.cn/article/42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