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成都市簇桥小学校余青老师-成都市簇桥小学校余青老师简介

成都武侯高中和西北中学那个比较好?

西北中学比较好。

一、办学历史差异

1、成都武侯高中: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的前身是成都市簇桥中学,建于1956年,经历了初级中学、普通高完中、职业高中的探究历程,90年代初期陷于停滞,是一所典型的薄弱学校。

2、西北中学:西北中学于1928年由时任北伐军总参谋长的白崇禧和马福祥、孙绳武在北平创建。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于1938年迁至西南成都,后发展成为四川省成都市西北中学。

二、师资力量差异

1、成都武侯高中:学校现有37个高中教学班,教师160余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优秀教师4人,市级优秀教师14人,国家级、省、市、区骨干教师后备人选53人,教育硕士2人,参加研究生学历进修50人。

2、西北中学:学校现有省特级教师3人、市特级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省骨干教师7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14人,区学科带头人26人,市区骨干教师共37人。

三、基础设施差异

1、成都武侯高中:学校校园占地160余亩, 投资总额近7000万元,环境幽雅宜人,教学设施一流,是成都市城区学校中规模最大的公办高中之一。

2、西北中学:学校占地50亩,在市中心拥有具有蜀风汉韵风格的美丽校园。高水平的数字化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学术厅、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育设施完善先进;塑胶运动场、各类球场、体育馆、艺术楼等各种文艺体育设施一应俱全;高规格的学生宿舍、食堂等后勤保障设施齐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成都武侯高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北中学

从簇桥到洲际健康城怎么走

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簇桥到成都市温江区洲际健康城走武青南路、成新蒲快速路、成温邛快速路、锦绣大道南路,全程25公里,大约需要37分钟。

西村陆游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西村

陆游 〔宋代〕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译文

在群山深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宛如世外仙乡,往年我曾在那里找水解渴,因此留下美好的印象。

跨上马转过一道山梁,几株高柳环绕在桥旁,傍山临水几户人家,便是一个小小的村庄。

微风吹过茂密的丛林,送来鸟儿的欢唱,残破的墙壁上青苔斑驳,渐渐地侵蚀了当年醉后题写在墙壁上的墨痕。

我要写下一首清丽的小诗,记住这难忘的时光,几缕微云,一钩新月,点缀着山里人的梦乡。

注释

西村:周密《武林旧事》记载:“西陵桥又名西泠桥,又名西村。”但西泠桥在孤山之后,与此诗首句“乱山深处”之说不合,疑是山阴的一个小村庄。

桃源:绍兴乡下的一个山村。

浆(jiāng):茶水。

簇(cù):聚集。

醉墨痕:酒后题诗留下的字迹。

耿(gěng):发光照耀。

赏析

这首诗首联由西村思往事;颔联写进山时的情况;颈联写入西村后所见所闻;尾联写看到景色后触景生情。这首诗场景描写细致,意境优美。西村是诗人旧游之地。这次隔了多时旧地重游,自不免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他观赏着沿途风光,时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首联由西村思往事。西村群山环绕,仿佛是桃源世界。他还清楚记得当年游赏时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

颔联写进山时的情况:走过柳树簇拥的小桥,就要勒转马头拐个弯,前面临水数户人家便是西村。对于摆脱尘世喧嚣的山水深处,诗人是心向往之的。他另有《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绝句:“数家茅屋白成村,地碓声中昼掩门。寒日欲沉苍雾合,人间随处有桃源。”也把数家的小村视为桃源。此诗这两句富于动感,景物组合巧妙。“高柳簇桥”,似乎尚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而在“初转马”以后,眼前便是“数家临水自成村”,就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写法颇为接近。这不仅回应了首句“小桃源”三字,而且从山回路转中展示了这一桃源境界。

颈联写入西村后所见所闻:周围树木茂密,不见啼鸟,但闻鸣声。当年来游之处,已是坏壁颓垣,自己醉书于上的诗句,也已斑斑驳驳,布满青苔。诗人觉得,眼前这情景很动人,值得怀恋,应当写一首诗留作纪念。

于是转入尾联。正当诗人吟哦之际,抬起头来,只见空中有几缕纤云,一弯新月。在此风景清佳的黄昏时刻,清诗自会涌上心头。

作为一首纪游诗,此诗的特点在于能够不为物累,脱去形似,用渗透感情的笔墨去捕捉形象,将自己深切体验过的、敏锐感受到的物象写入诗中,几乎每一笔都带感情。

作品背景

公元1201年(嘉泰元年),七十岁的诗人在西村相隔多时旧地重游,自然不免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于是萌发以诗纪念游玩的念头,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