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优化 > 正文

什么叫互联网营销思维导图-互联网营销定义

四年级互联网思维导图内容怎么写

呃如何写互互联网思维导图首先将互联网这几个字写在A4指的最中间,然后画出几个分支。再将内容写在这几个分支上,内容主要包括互联网的用途弊端或者是他的最近销售的业绩或者是等等各方面他的好评,坏评啊,他的那些呃最近的趋势。搜索这些主要内容写在上面就可以了。

网络图和思维导图是一个意思吗?

不一样,网络图是多个出发点多个分支,思维导图是一个出发点即一个中心,然后发散。

主题网络图和思维导图的区别

主题网络图和思维导图的区别如下。定义不同,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将某以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

1、对知识的表示能力不同,概念图能构造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构架的掌握。

2、创作方法上的不同,思维导图往往只有一个主要概念,中心节点只有一个。

3、表现形式不同,概念图在表现形式上是网状结构。

4、应用领域不同,思维导图的软件往往在企业中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

01 互联网运营基本概念及分类

First Class 系列,是关于运营入门基础知识的笔记。一共8篇,第一篇,也就是本篇,将概述运营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然后依次是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新媒体运营、活动运营、数据运营、产品运营,以及运营进阶的前篇。每篇开头会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核心知识点。

Enjoy :-)

1. 定义

链接纽带: 互联网运营是链接用户和互联网产品之间的纽带

闭环过程: 吸引用户使用互联网产品,通过用户使用互联网产品中的数据展示、体验反馈,不断优化改进互联网产品,再将改进后的互联网产品通过运营手段推广向用户

2. 运营紧紧围绕三元素

2.1 三元素是什么

- 产品

- 用户

- 运营手段

2.2 三者之间的关系

- 没有产品的运营,就是空中楼阁,谈不上运营

- 没有运营手段,产品很难发展壮大

- 没有用户使用产品,产品没有任何意义

2. 4 运营四问

- 了解你的用户么?

- 了解你的产品么?

- 用户和产品匹配么?

- 用什么样的运营方式或手段去匹配用户和产品?

3. 案例

滴滴从出租车起家,通过运营的不断变化,推动产品的调整转化,最终从2012年的小公司,做到现在的规模

Step 1:补贴出租车,培养用户打车习惯  

用户的需求是打一辆车从A点到B点。

旧模式下的完整场景是这样的:

- 乘客:街边招手打车,坐车,付20块钱

- 司机:街边看到乘客,载客,收20块钱

自从滴滴开始补贴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以后,场景就变成了这样:

- 乘客:开始尝试用App叫车,因为能比直接下楼打车便宜10块钱,所以多等一会儿也愿意

- 司机:通过App接单能多赚10块钱,就不愿意在路边接招手的乘客了,更愿意接线上单

那些习惯在街边打车的人开始打不到车了,就会问司机为什么,作为供给方的司机说用车都被订了。

我那年假期回国,落地北京,晚上吃完饭回酒店,明明很多空车停在那里,上前去却被拒载,一辆辆的问过来,才知道都被预定了。然后尝试在路边招手,也根本拦不到。所以越来越多的乘客开始用App打车,用户习惯就这样培养起来了。

而后快的出现开始抢运力,价格战就开始了。滴滴的补贴力度越来越大,甚至乘客免单。我记得那时候国内朋友带我出去吃饭都不开车了,直接打车。下车以后,还让我猜花了多少钱。虽然路程不远,但还是被2块钱的打车费给震撼了。

她那阵子一直没开车,每天打车上下班。像她这样的,肯定不在少数。价格战让滴滴和快的都吃不消了,最后两家合并。而补贴也随之减少。

Step 2:满足不同用户不同需求

出租车是国家发改委定价,滴滴赚不到钱。因此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即专车服务。依然通过补贴司乘的方式培养用户打专车的习惯。

习惯培养起来之后,停止对出租车和专车补贴,用户量就开始下降。根本原因在于 互联网不创造需求,只提升需求效率。 因此推出了比出租车服务更好,比专车更便宜的快车。继而为了满足对价格更加敏感的人群,推出了比快车还要便宜的拼车和顺风车。

随着用户的需求和对价格敏感程度不同, 滴滴做了一整套基于价格的不同出行方案和车型给到用户。再通过运营,将不同需求用户留下来。

过程中,用户的需求始终未变,最核心的诉求仍然是从A点到B点。但会因为人群不同选择不同方式:不同价位、不同体验、不同服务。

所以滴滴运营,是满足用户从A点到B点最核心的诉求,同时价格相对心理预期便宜。

互联网运营可细分为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新媒体运营、活动运营、数据运营和产品运营。

1. 用户运营

1.1 定义

通过各种手段提升用户量和用户价值,最终实现互联网产品的价值最大化。

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通过活动、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的推送,都只是用户运营的手段之一。

互联网产品的价值,取决于用户量级和用户价值:

互联网产品价值=用户量✖️用户价值

1.2 用户运营做什么

用户运营的工作,涉及到用户量对应的产品生命周期,和用户价值对应的用户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探索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产品生命周期越长,能积累的用户量越多。

同时,用户生命周期越长,用户价值越高。

用户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接触、使用、付费、死忠。后两个阶段用户可能随时流失,这也是运营人最不想看到的状态。

所以,用户运营的工作,就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通过适当的方式,一方面提升用户量级,一方面促成用户从接触产品到成为死忠粉的转变。

2. 内容运营

2.1 定义

通过生产和重组内容的方式,去满足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提升产品的活跃度,以及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

2.2 形式

不同时代内容运营的主要形式不同:

- 2G时代:文字为主

- 3G时代:读图为主,看图比看文字更直接

- 4G时代:以视频、短视频、直播为主。看视频比读图更加的简单直接

- 5G到来: 本质上会带来交互方式的变化。 不一定只是视频的延续。

2.3 内容运营包含的部分

- 内容类型:图片、文字、视频

- 载体平台:手机、平板、电脑、广告牌、报纸 ...

怎么生产好的内容,并运营给用户呢?这里有一个概括的内容生产流程。在内容运营篇会有更详细的阐述。

3. 新媒体运营

3.1 定义

是一个快速发展起来的行业,也是由微信催生出来的站在移动互联网前沿的岗位。

利用微信、微博、头条号、百家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产品营销,策划品牌相关的、优质、有高度传播性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向目标用户广泛或者精准推送消息,提高参与度和知名度,从而充分利用粉丝经济,达到相应目的(阅读量、销售量...)。

新媒体运营的重点在于找到核心用户和粉丝。

3.2 新媒体运营做什么

- 初级看文案:知道用户的痛点是什么,通过优质内容表达出来

- 中级看粉丝:衡量标准在运营平台的粉丝量;具备对数据的分析能力、策划能力、文案创作能力、借势能力、行业发展视角

- 高级看战略:经理或总监级别,要站在品牌运营高度看待新媒体运营

3.3 内容运营和新媒体运营的区别在哪里

- 内容运营包含新媒体运营,新媒体运营是这个时代特殊的运营产物

- 内容运营是针对用户为了了解产品,使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通过不同渠道推广,最终让用户了解并认可产品的桥梁

- 新媒体运营是 针对新媒体的用户 ,为了让他们更了解产品,使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渠道推广

4 活动运营

4.1 定义

通过做某个活动在短期内快速提升相关指标的运营手段

活动运营是合格的运营人员必须要掌握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本质是快速达到某一个短期的KPI,也是用户感知度最明显的一项工作。

活动策划的流程大致如下,具体也会在活动运营篇作讲解。

5 数据运营

5.1 定义

从数据中收集、整理有用的信息,分析数据并对实际工作产生指导

5.2 数据运营的价值tips

- 需要提取有用的,而不是无效的、干扰的数据

- 要通过数据分析,将零散、割裂的数据汇总,并且最终将数据可视化来指导实践,而不是流于形式。数据可视化是基础。

5.3 工作职责三个层次

数据展示:入门的运营是将零散的数据进行汇总、梳理,通过报表将数据展示出来。

数据指导:通过数据报表的积累,变化,发现数据变化的原因,针对数据变化的原因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

数据发掘:不仅对本业务的数据非常清晰,还对相关的合作部门或业务的数据了解,能够发掘出业务增长或改变的新契机。

数据能力在运营能力模型中占最核心地位,并且最终是要能指导业务的。

以上就是互联网运营基本的概念和分类,互联网运营是链接用户和产品之间的纽带,用户、产品、运营手段三元素构成一个循环的三角形。数据运营是核心能力,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新媒体运营、活动运营是必备能力。运营是面,做运营的时候不能只局限于单个点,要有系统思维,才能真正把运营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