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优化 > 正文

互联网金融营销终端系统骗 互联网金融营销手段

揭秘最近骗局,采用合买软件的方式进行诈骗,这家叫指挥官金融终端的骗子公司是由经鼎改名过来的,在河南

这些骗子真是道德的沦丧 无耻之徒

他们就是以前郑州杨百万软件公司辞职的员工弄的

任何收费炒股软件和会员都是骗人的

他们骗人的方式无非就是每个管理员控制2到3个群,同时会注册十几个个号码去群里当托,天天在群里自问自答,那些交割和转账单都是假的,每天在群里推荐的股票其实都是当天9点15分才出现的集合竞价的票,如果哪一支股票涨了 就立马吹嘘一下 马上做个假的交割单 说是用户提前建仓挣钱了,当天才有的票 如何来的客户提前建仓啊

大家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感觉他们群里好多人在咨询问题 其实就是他们的管理员和自己的小号在玩自问自答,如果在群里一说话 他们就会马上找你私聊 ,想想为什么群里其他人可以在群里说话 而你就不行呢

另外补充一条:现在很多骗子们 又开始玩新花样了!如果群里有人找你说合买软件 千万不要上当哦,那就是他们的托,等你跟他合买软件之后,他们第二天就会说 他们的系统检测到你们是合买的软件 违反公司规定,要么不了了之,要么补足余款 希望你不要上当

朋友们,百度一下炒股软件骗人吧 看看有多少人被不同的收费炒股软件给骗了

互联网金融营销宣传藏“猫腻”四大陷阱需提防

春节将至,投资者对理财需求升温,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五花八门的金融产品,不过,部分机构在开展金融产品网络营销时,却暗藏各种“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日前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防范侵害金融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财产安全权的“套路”行为。

互联网贷款营销不当

目前,部分机构在互联网页面中暗藏各种“套路”,给消费者自主选择设置障碍。比如,在购物、媒体、社交、 游戏 等互联网场景中借贷产品广告泛滥,平台直接提供贷款服务或为贷款业务引流以完成流量变现,在产品推广、展示或支付等环节诱导消费者优先使用消费信贷。

在贷款营销中,类似“套路贷”的营销宣传行为时有发生。例如,息费不透明,故意模糊借贷成本,不明示年化综合资金成本、还本付息安排等。

“‘套路贷’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应当加大对此类非法活动的打击力度,发现一起,惩处一起,为‘套路贷’提供各类马甲包、系统建设方案的涉案运营服务商同样应受惩处。”苏筱芮表示,需要从资金链着手,对给“套路贷”犯罪团伙提供技术支持、征信服务、资金转移通道的风控公司和三方支付公司,坚决予以打掉并严肃处理,第三方支付机构需要加大商户准入管理,加强对风险商户的日常巡查,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保险营销中也有类似“套路保”行为,以优惠之名对消费者进行诱导。

银保监会表示,这些套路给人优惠错觉,实际上是将保费分摊至后期,消费者并未真正享受到保费优惠。此外,还有多项销售误导行为,比如炒作“限售、限时、限量”,不如实、不准确介绍产品责任、功能和保险期间,以银行存款、理财产品等其他金融产品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有的消费者就因所谓“免费”“限时”等诱惑,被误导投保了不需要甚至是完全不了解的保险产品。

另外,一些互联网保险营销广告界面设置不规范、不清晰,在页面中诱导消费者勾选“领取保障”“自动续费”等选项。此外,还有平台以默认勾选、强制勾选等方式进行捆绑搭售,强制要求消费者购买非必要的产品或服务等。

四大套路须提防

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如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防止“套路”营销行为侵害自身权益?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也给消费者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警惕隐瞒风险、模糊费用等虚假宣传套路,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需求购买金融产品;二是警惕过度负债风险,合理合规使用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三是警惕非法“代理维权”侵害,谨慎对待签字、授权等重要环节,选择合理合法途径维权;四是警惕“债事服务”等名义的诈骗侵害,正确看待、依法解决债务问题。

今年年初,监管部门对外发布了《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剑指互联网渠道金融产品营销的顽疾乱象,“套路保”就是此类乱象的典型之一。

苏筱芮表示,根据监管要求,要防范此类乱象,首先应当明确网络营销责任,即持牌金融机构如委托网络平台开展网络营销的,责任在金融机构方;其次是金融机构应当强化对合作网络平台的资质审查及展业过程中的持续监测;另外还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其他不法行为则应当按照非法金融活动的相关规定予以取缔。

为什么有哪么多的互联网金融骗局

术之一:高息诱惑

高息诱惑是互联网金融网贷诈骗平台用得最多的招数。在 “跑路”的平台中,大多标示超过24%高收益。高利率的诱惑之下,一些投资者失去了抵抗力,投机心理陡增。再加上侥幸心理,导致他们频繁“踩雷”。

骗术之二:秒标圈钱

秒标因为时间短、利率高、回款快,一度是新平台吸引投资者的营销利器。网贷平台荣锦创投”上线一天就关张。据了解,“荣锦创投”在论坛发布的帖子里,试运营期间,平台将举行连续3天的秒标活动秒标秒不停。果然,跑路时已吸金20万。

骗术之三:利用媒体宣传造势

在网络等媒体发布软文进行宣传,吸引投资者;进而利用自有资金循环投资,制造虚假繁荣,诱惑投资者参与;最后打着保本保息的幌子,诱导投资者投资长期标的,并以活动为诱饵,将投资资金全部骗到手,然后“跑路”。多位受骗的投资者反映,他们都是在腾讯、凤凰等“高大上”的媒体网站上看到相关平台报道,随后参与投资的。

骗术之四:利用搜索引擎认证增信

炒得沸沸扬扬的旺旺贷“跑路”事件,将网贷平台最大的流量入口百度推上风口浪尖。当时很多受害者表示,之所以投资旺旺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有百度认证。 “跑路”的网金宝也被360搜索和搜狗搜索认证过。

骗术之五:编造专业创始人团队

在倒闭的网贷平台中,有一些创始人团队看上去阵容非常豪华,名校毕业,有过大型金融机构工作经验,被当做投资选择平台的标准之一。但有网友爆料称,已“跑路”的科迅网的资料涉嫌造假,关于核心团队成员的介绍,竟然“都是从其他网站粘贴过来的”。

骗术之六:包装成大城市平台

北京、上海等地的平台,投资者一直认为比较正规,因为这些地方政府管理严格,监督的媒体也多,同时参与的投资者也多。特别是北京,地处“天子脚下”,深受投资者信赖。但大成律师事务所肖飒律师称,目前一些骗子平台也转移到北京了,对外营造一种“天子脚下,踏实做事”的假象,有的只是把网站地址写为北京,实际经营在外地。投资者根据地域选择平台也要小心了。

骗术之七:假借官方机构为其增信

与央行合作,所有投资用户的资金均会由中国人民银行北京支行全权监管。看到这里,稍微有些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个骗局,因为央行作为监管机构,是不可能对互联网金融网贷资金托管的,何况央行已经撤销了在北京的分行。这个信息在网上就能查询出来,但竟然有不少不明真相的投资者相信平台所说。

骗术之八:监守自盗骗取投资者资金

今年年初有媒体对互联网金融网贷受害人的采访中,有受害者告诉记者,她所投资的网贷平台,不宣布倒闭,但就是说提现困难,让他们继续投资支持平台。而在投资者交流群,有一些人4折、5折收购他们的债权,这也被业内称之为“收草”。业内人士称,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恶意诈骗,过一段时间,他们又会再开一个平台诈骗。

骗术之九:假借第三方为其增信

网贷精选观察发现,在“跑路”的平台中,有平台信息显示,其获得过各种“高大上”的机构颁发的奖项。还有一些平台宣传与大型担保公司有合作,并由担保公司提供本息保障,以此来为他们平台增信。对于这类增信,也许一个电话就可以验证是否有机构给它们颁过奖,是否担保公司与平台有合作。在投资之前多做一些功课,就能防范这种低水平诈骗。

骗术之十:平台所有信息系编造

对于互联网金融网贷的诈骗行为,这种诈骗行为最为恶劣,几千块钱买个系统,假借一个办公场地,用假的创始人身份、假的工商执照,虚拟一些借款人,有的甚至忽悠够了钱就跑,投资人想找都没法找。他们上线就是为了诈骗的,在以往跑路的平台中,很多平台都是没有实际办公场地。

互联网金融平台挑选十大绝招

绝招之一:认真审查网站资质和规模

投资者选择平台第一件事就是要审核其基本证照,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同时还可查询团队成员、主要股东在法院否有被执行的情况。主要方法是在相关政府网站和法院系统网站查询。

绝招之二:排除合作机构“水份”

有一些机构自称“国金”、“中银”,与一些国企和上市公司拉上关系,企图欺瞒投资人,可以直接向这些股东公司电话咨询是否有关联,必要时可扮演借款人向合作机构了解借款方法或直接投诉。

绝招之三:考察平台曝光度

上网搜索网站信息,在传统、专业媒体上曝光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形象正面的平台,付出的成本就越高,安全度相对较高。但也不能偏信这些信息,要排除“软文”的干扰。

绝招之四:查看风投的投资记录

有风投资的平台,相当于机构帮助投资人做了筛选,获得投资有利于加强团队建设和风险管理。网贷精选提示,不能将风投介当作唯一指标,一些优质平台没有获得投资,有一些平台还会在对外发布消息时夸大投资额、虚假宣传。

绝招之五:从借款数据考察平台

一些问题平台的平均贷款额明显偏大,甚至可以达到人均借款超过2000万元,而正常经营的平台的借款额普遍较低。投资人如果看到平台上的借款人不多,但是每个人借的金额特别大,贷款频率高,缺乏抵押物、担保措施的平台,要格外谨慎。如果是企业频繁、大额度的借款也要小心。

绝招之六:考察平台存活时间

问题平台能坚持一年以上的不足10%。新手在没有足够投资经验的时候,可以先选择历史比久远的平台,这样可以大幅避开平台倒闭、跑路的危险。但并不绝对,长久的平台也可能倒闭。

绝招之七:收益率太高的平台不要投

目前来看大部分平台12%左右的收益属正常。过高的收益,投资者就要先思考,借款人如何能负担得起这么高的资金成本、平台怎么能找到这么多负担得起高利息的借款人。

绝招之八:考察贷款集中度

投资人可以参考一些第三方报告,查找平台的借款集中度,比如跑路的中宝投资,前10名借款人的借款总额高达10亿元,占比高达90%。

绝招之九:考察资金流动性

一个平台的出入金额稳定性可以作为考察指标。每日的应还款金额和日贷款余额都非常平稳的平台更可靠。

绝招之十:终极大招,莫贪心

避免上当的最终要领就是不要过于贪婪。

网贷精选评价,互联网金融有些骗术虽然很拙劣,但投资者侥幸心理太重,对一些平台的基本信息都不去核对,这是造成他们“踩雷”的主要原因。成功的投资者首先要树立正确投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