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带货营销规定 网络带货营销
- 网站优化
- 2023-03-06
- 11
李佳琦回应直播带货新规说了什么?
近日,监管部门出台系列规范直播带货的意见和规定。11月27日,李佳琦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他认为带货主播应该对消费者负责,对团队严格规范。
李佳琦回应直播带货新规的背景,是在头部主播频频翻车、明星主播数据造假的恶劣影响下,国家相关部门对直播带货提出更加全面、严格的要求。数据显示,68.6%受访直播电商用户认为直播电商相关数据掺假,仅31.4%受访直播电商用户相信直播电商相关数据真实。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来,国家级别相关部门在本月对于直播电商发出的第三份管理规范类文件。李佳琦回应直播带货新规,正针对此条例。
扩展资料
直播平台整改更具可操作性: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丁梦丹律师认为,广电总局新规提出了较为具体化、有针对性的措施,直指直播过程中存在的“打赏”“无资质”“冒名”或更换“马甲”、缺乏评分档案、平台审核不到位等各种问题。对于直播者或提供直播服务的各类平台而言,参照要求落地整改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
此外,通知创设性地提出了可供平台落地操作执行的管理要求,例如,提出了须建立审核人员与在线直播间数量不少于1∶50配比的审核要求,在具体网站上进行直播主体的登记备案,落实实名制管理,特别提出了实名“打赏”、打赏延迟到账、打赏限额提醒等。
不过,如平台未完成整改,将面临何种法律责任,或平台内经营者、主播、机构未按平台要求完成整改,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相关对象将面临何种惩戒,通知并未作出明确规定。
丁梦丹提醒,监管新规落地也存在一定的难点,例如在海量直播数据中如何进行证据固定,这对监管部门稽查技术手段和技术投入成本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北晚新视觉-李佳琦回应直播带货新规:主播应该对消费者负责,对团队严格规范
一个新手怎么做直播带货?
第一、选择平台
我的内容主要以服装直播为例,其他品类大家可以做一个思路的参考。开始做直播之前,选择平台很重要,从目前来看,我觉得平台选的好,付出的精力少一半,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的重要性占直播带货这件事情的50%。
现在是流量为王的时代,任何生意都在抢流量,做直播的时候接触过一个人,16年开始做映客,每年销售额1000多万,纯利26%,不唱歌不跳舞,就是卖货。
目前直播带货主流平台可以选择淘宝、快手、西瓜视频、抖音。这几个是我了解到比较多的平台。不同平台运营思路和用户群不同,所以做之前先去下载这几个软件玩玩。
第二、寻找货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直播带货,解决货品是根本问题。做服装的有服装的供应链,美妆有美妆的,国内国外。
所以在做先看看身边的资源,是不是有合适的货源,如果没有,就行动起来吧。关于货源提个醒,也是做服装七八年的经验就是:千万别着急囤货。很多人做服装累得半死不活,钱没赚到,被库存压死。服装就是这样,买的时候死贵,要想库存处理难。
从零开始最好自己不要备货,情愿利润低一些,卖别人的货。找服装品类的货源可以先看看你周边的市场,目前电商发达的是杭州,淘宝直播这一生态成就了一大批直播基地,这些地方不需要你囤货,免费提供场地,直接帮她卖货就行。广
第三、直播设备
不同的平台选择的设备不同,对设备的要求不一样,淘宝直播可以手机开播或者电脑,但大部分已经普及电脑,而且对电脑配置的要求比较高,具体配置可以私信我。快手和西瓜视频还是以手机为主,尽量选择配置高,摄像头清晰的手机。
除了手机设备,另一个比较重要的设备及就是灯光,直播对直播间的灯光要求比较高。室内灯关布置,选择一个比较大的顶光很重要,然后一个前面的环形灯。声音的部分一般都是用设备自带的,很少用声卡,一半唱歌的主播比较多会用到声卡。
扩展资料
2020年7月1日起,中国广告协会制定了《网络直播营销活动行为规范》实施,重点规范直播带货行业刷单、虚假宣传等情况。《规范》中,多次提到了直播带货刷单情况。刷单在直播带货行业比较常见,有的动辄销售过亿元,但过后就出现大量退单;还有的直播平台和主播通过刷单,虚构在线观看人数,营造虚假繁荣。
2020年10月2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网络社交、网络直播等其他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应当依法履行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的责任。同时,对网络直播活动的信息展示进行了特别规定,并要求平台为利用网络直播开展的网络交易活动提供直播回看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直播带货
首个直播带货规范本月施行
直播带货乱象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受疫情影响,直播带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中消协刚刚发布的“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共收集有关直播带货类负面信息112384条,日均5600条左右。
7月1日起,全国首个《网络直播营销活动行为规范》正式实施(下称《规范》)。《规范》对直播电商中涉及的商家、主播,以及网络直播营销平台等各类角色、行为,做了全面定义和规范。这一新规实施,会给直播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能否成为规范行业发展的一剂良药?
新规出炉规范直播带货
日前,中国广告协会发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7月1日起施行。这是国内第一个关于网络视频营销活动的专门自律规范,侧重为从事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的商家、主播、平台、主播服务机构(如MCN)和参与营销互动的用户等主体提供行为指南。
《规范》指出,网络直播营销主体不得虚构或篡改交易数据和用户评价;不得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此外,网络直播营销主体应当依法履行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义务,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等相关规定。
同时,《规范》明确,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依法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依法依约积极兑现售后承诺,建立健全消费者保护机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规范》还指出,主播向商家、网络直播营销平台等提供的营销数据应当真实,不得采取任何形式进行流量等数据造假,不得采取虚假购买和事后退货等方式骗取商家的佣金。
武汉直播运营方积极引导
记者了解到,新规出台后,不少武汉本土的直播运营公司对旗下主播进行了培训指导。
“新规的实施,我们持欢迎态度,这样更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昨日,旗下签约有40多位主播的武汉乐淘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建武介绍,在直播带货领域,确实存在一些乱象,“比如‘某某明星首秀直播百万人观看,几分钟销售额突破几个亿’这样的消息,其中可能就存在水份。”
陈建武介绍,随着直播带货的愈演愈烈,刷直播数据,已经发展成了一条产业链。“头部主播竞争激烈,武汉主播总体来说处于中间水平,对这一块没有很大需求,作为运营平台,平时也会加强引导。”
今年受疫情影响,直播带货前所未有的增长。只是直播给人们带来购物乐趣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人气造假、虚假交易、以次充好等问题。
直播带货乱象层出不穷
记者搜索发现,在电商平台上,有大量高度程序化、价格不等的直播刷数据产品,多的月销售达千余笔。
记者联系多位卖家了解到,根据直播平台不同,刷数据的收费也不同。比如某大火的短视频平台,只需花70元,就可以刷100个“机器粉”观看数据,观看时间长达2小时;在另一直播平台上,花120元能买到10000个机器粉观看数据。卖家声称,为了提高自己直播间的观看人数,选择刷数据的主播和商家不占少数。
“我之前看一个很喜欢的主播直播,买了直播间的商品,但后来承诺的赠品未到货,联系客服也没有明确回应。”武汉市民刘女士表示,这次体验让她对直播带货有些失望,“当时看直播间网友们抢着下单,确实是冲动消费了。”
几位消费者表示,之所以选择不投诉,一个是因为在直播间买东西,便宜是所有产品的共同特点,一时冲动购买了商品,就算出现质量问题也会觉得损失较小,懒得去计较;此外也不愿花费时间去应付复杂的售后流程。
律师:法律法规需完善
有业内人士介绍,现实中,商家利用直播间难以留下证据的漏洞,频频换号换主播,“坑几次单”后弃号换新的情况十分普遍。一般情况下,这种商家售卖的商品一旦售空即下架,连同商品描述等都无法查看,这种售卖策略就是为了避免后来的追查。
面对各种直播带货乱象,最近中国商业联合会也发布通知,要求由该会下属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牵头起草制定《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和《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等两项标准,公开征求包括一线广大企业和消费者的意见后,也计划于7月发布执行。
实际上,从2016年至今,有关部门一直在出台政策,规范直播行业环境。而直播带货的兴起,对相关政策制度的规范和界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此,湖北典恒律师事务所陈亮律师认为,一种新行业的出现,尤其是热门行业,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甚至围猎,直播带货亦是如此。因此,除了行业要制定相关的标准,提高准入门槛以及设定规则外,法律法规的完善也应跟上形势,切实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不受影响和干扰。
网络直播带货的营销策略有哪些?
1、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格营销”和“粉丝经济”。
人格营销首先是要找准定位,要找到自身独特的特点并根据这种特点持续不断地拍成短视频并在MCN的辅助下吸引大量粉丝关注,在积累了大量粉丝之后,充分利用这种精准的粉丝经济进行直播带货变现。
2、直播技术的升级换代与社交媒体的加持。
基于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范围广速度快且精准地唤醒因沉迷社交软件而无暇顾及购物的潜在用户。
3、满足受众需求的“刺激性”直播内容。
能够促进消费者进行消费最重要的是能够给予消费者一定的“刺激”,刺激物为个体反应设定了基本的框架。从产品到包装到直播间主播对商品的介绍,这些对大脑信息处理的最终理解会产生重要影响。
产品策略
在网络营销中,产品的整体概念可分为5个层次,相应地有不同的策略:
1、核心利益或服务层次。企业在设计和开发产品核心利益时要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要根据上次营销效果来制定本次产品设计开发。要注意的是网络营销的全球性,企业在提供核心利益和服务时要针对全球性市场提供,如医疗服务可以借助网络实现网络远程医疗。
2、有形产品层次。对于物质产品来说,必须保障品质、注重产品的品牌、注意产品的包装。在式样和特征方面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来进行针对性加工。
3、期望产品层次。在网络营销中,顾客处主导地位,消费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不同的消费者可能对产品的要求不一样,因此,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必须满足顾客这种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4、延伸产品层次。在网络营销中,对于物质产品来说,延伸产品层次要注意提供满意的售后服务、送货、质量保证等。
5、潜在产品层次。在延伸产品层之外,由企业提供能满足顾客潜在需求的产品。
多部门出台新规剑指直播带货乱象,你如何看待直播带货?
今年直播带货可能是最不好时期的最好时候了吧。所谓风口,再大也有刮过去的时候,大家都在做的直播,会像电视购物一样也会被人们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的销售模式。当越来越多的影视歌明星杀入直播队伍争当网红的时候,这个直播带货的行业竞争可想有多激烈。整体看直播遍地开花很火,个体看会尸横遍野,厮杀惨烈。网红也可以变成明星的时代,让通过直播带货广为人知的大网红,可能也会考虑转型当明星的吧。你看我的锅,我也会敲你的盆,看谁再风口中能更好生存。互联网时代行业更新就是一两年的事,直播带货也不例外,不信走着瞧!?
与繁华而来的还有行业乱象,佣金、坑位费、高退货率、虚假流量等,一边是频频刷新纪录的销量,另一边也是直播带货掀开数据背后的一地鸡毛,红人明星直播翻车,实际成交数据惨不忍睹。
现在,中国广告协会制定了《网络直播营销活动行为规范》对直播带货行业刷单、虚假宣传、流量造假等情况进行了重点规范,已经于7月1日起实施。此次规范明确主播向商家、网络直播营销平台等提供的营销数据应当真实;不得采取任何形式进行流量等数据造假、不得采取虚假购买和事后退货等方式骗取商家的佣金等。
人在哪里,商业就到哪里,相较于传统电商,直播电商更能符合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商家能直接通过主播直播形式,实现产品基本信息的传递与推广,而且还可以及时的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形式多样,这样的社交行为能够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未来这块必然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
电商直播的风口依然在,继淘宝直播,抖音直播之后,微信直播,京东直播也刚刚开始,新规定的出台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行业震荡,这阻挡不了直播带货在未来成为常态,变成促销导向的营销手段。
本文由投稿人小点于2023-03-06发表在成都创业号,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liuninggang.cn/article/28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