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优化 > 正文

小米的互联网营销思维导图 小米的互联网思维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米手机是怎样做营销推广的

小米的营销可能浮在表面让大家看到的是饥饿营销、但沉在下面的,就如同一句话“

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他在这饥饿营销前面还做了大量的铺垫。另外他的一个让他在营销过程一直坚持的宗旨“为发烧而生”

ok那么我想更多的强调他的定位“为发烧而生”。正因为小米他的定位非常的明确、从而让他在执行或者研发的过程当中,在营销过程当中不至于迷失自己。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指明灯。

那么有了“定位”之后,所有的营销策略都是围绕着他转的。那么接下来我就说一下小米营销铺垫

铺垫

1、小米社区:他对小米的重要性是起关键性作用的,社区里面汇集了非常多爱好手机无论是软件的还是硬件的发烧友。那么这就相当于是一个智囊库了,那么他们对小米手机无论是用户体验,外观设计、软件研发、、、、都贡献出了很多他们的idea他们的智慧、在我理解就是一个智慧的一个协作。集群体的力量打造群体喜欢个性化的产品。那么这些米粉对他后期产品发布、产品的推广那都是一群忠实的用户以及口碑的推广者啊、因为小米手机也包含有他们的智慧在里面啊,另外也是小米更富有感情色彩

2、小米的线下交流活动

小米每个一段时间都会在小米社区里面投票选出下一个小米交流分享的城市。然后到该城市与这些米粉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对于小米与用户直接形成一种亲密的关系

后面当然之后各种社交媒体,比如微博、微信的营销小米也是非常棒的、这些我就先不说了,再看看吧。我上面所说的两点呢,是小米还没出现之前,个人认为对小米手机的成功包括现在的,那很大程度都是基于前面的这些铺垫,只不过与发烧友的交互方式改变了一下而已。

互联网营销的成功思维:SoLoMo和SURE

       互联网营销是一个时代的营销。而思维的意义并不在于直接指导你做什么事,而是指引你去哪里找答案。这里介绍两种互联网营销的理论思维,并推荐三本书,希望可以对互联网营销人员有所帮助。

        先谈谈 SoLoMo 。

       这个概念由硅谷创投教父、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约翰·杜尔在2011年2月份提出。指的是三个关键词: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此概念提出后,得到了大量的支持,并成为风投的方向。

       SoLoMo连起来就是社交加地域加移动,代表互联网发展的未来。如果单独举例来看这三个部分,Facebook代表了社交网站,Foursquare代表了地域服务网站,而手机的应用则代表了移动。基于单独的社交、地域和移动的服务很容易出现同质竞争,会出现路越走越窄的现象。但把社交地域和移动作为一个整体时,它的价值则代表着三者的进一步联合和创新。在其中,移动是基础,区域是移动客户端的范围、位置和群体,而社交则是基于两者所要实现的目标。

        作为互联网营销人员,基于SoLoMo拓展性思维是:我的应用和服务是否可以建立客户交流,并延伸到线下服务和建立地域性线下社交群体,从而进一步社会化?如何应用LBS位置服务,为客户提供更精准和更有趣的位置服务?如何充分利用移动客户端(手机,ipad)的碎片时间,与客户建立更大的接触面?

       或者换句话,互联网营销人员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我的应用和服务如何通过重新定位和创新,做到更社交化,更区域化,更加移动化。

       举例来说,百度地图原来只是一个地图应用。但经过这几年,百度地图开始集成周围服务搜索,并打通了微信等平台的通道(微信同样可以从地图定位中获益),为社交网站提供地图显示和位置分享等功能。微信和QQ也是同样,增加了附近功能,尤其QQ可以提供附近活动搜索和展示,从而更加的社交化和本地区域化。

       对于来说,纸上谈兵一下,从SoLoMo角度考虑,将来可以做的事(或者已经在做的事),包括建立线上和线下书友会或者分享会,切入出版业,利用大数据分析区域客户,为客户提供基于地域和社交的更多移动服务等等。

      SoLoMo思维更多的是大方向,而SURE思维则更多偏向于该怎么实现。我们再谈谈 SURE 。

       SURE网络营销理论是由厦门大学谢导教授基于长期互联网营销研究所提出的一项新的营销思想。SURE分别代表口碑扩散(Spreading)、关系融合(Unification)、路径营销(Route)和精准营销(Exactness)四个营销推广途径,是四个英文代表词第一个字母的组合。

       Spreading指的是口碑扩散,包括内容营销、病毒营销、用户体验和真诚营销四个部分。在互联网时代,客户可以自主选择外界信息,内容是否有趣和实用决定了客户的接受度。病毒式营销并非指的利用计算机病毒营销,而是指要充分利用人与人之间的链接网络让信息快速繁殖传播。而产品和服务需要为客户提供超出客户预期的体验。真诚则决定了口碑的持久性。

        Unification指的是关系融合,包括粉丝效应、粉丝互动、粉丝民主,其核心是融合客户关系。传统渠道是通过界限分明的买方卖方或者层级销售来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而现在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企业建立直接联系,并与企业之间形成牢固的粉丝关系。

       Route指的是路径优化,包括入口优化,搜索引擎优化和节点内容优化等。通过路径优化,减短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扩大与客户的接触面。

        Exactness指的是精准营销,涉及到精准的产品、精准的个性化推介和精准的推介投放,以及效果的测量和分析。这里主要涉及了大数据分析,位置服务,客户行为分析,主动推介等技术。

       以小米手机营销为例,小米手机开发了自己的粉丝聊天工具:米聊,为其忠诚客户提供新产品试用,建立开放式论坛,使用病毒式网络内容营销等等,在小米初始发展阶段为企业建立了竞争优势,创造了营销奇迹。

推荐书籍:

《互联网营销:理念的颠覆与蜕变》,谢导

《大连接: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 (Nicholas A. Christakis)

《互联网+:小米案例》,刘润

立哥,关注心理学和创业经济的学习,希望与您多交流。

根据小米手机的案例总结营销应包括哪些工作?

小米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以粉丝策略为核心,以全渠道为依托,打造出了“高效率、低成本”的营销模式,形成了小米的独门武功。从发展的过程来看,其经过了三个核心策略阶段,先后实现了销售产品、社群建设和品牌传播营销目的。

小米营销三个阶段之一:轻连接

小米通过米聊触达用户。雷军非常重视米聊,通过米聊积累了相当数量用户。米聊这是米粉早期聚集的平台。MIUI是小米互联网的入口,连接所有硬件终端,融合用户与各应用程序。小米最早的100个发烧友就是来自MIUI,小米通过MIUI社区了解用户,用户通过MIUI社区参与小米的建设,逐步成为小米的铁杆粉丝。小米手机是小米商业布局的核心,小米通过“高性价比”策略快速实现市场抢占和赢取用户口碑,把小米MIUI粉丝迅速变为手机用户,积累下企业高倍速成长的深厚基础。米聊、MIUI是一种轻度沟通,却有着短频快的特性,正是这种方式在信息爆炸时代承载了小米手机的诞生,实现用户连接。

小米营销三个阶段之二:活链接

所谓活链接,包括灵活多变的活动、活跃客户、保持客户活性。小米通过举办米粉节激活了用户。米粉节的成功,充分体现粉丝力量以及小米品牌势能的释放。小米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社区、社群,如“科技发烧友”、“校园俱乐部”等,聚合大量的小米粉丝和产品爱好者。这些社群至今仍然是小米粉丝的主要力量。小米组织同城会,同城会则通过加强社交方式,集中特定区域粉丝,并进一步培养资深粉丝,裂变更多的粉丝群体。活动带动用户,用户保持活性,最终产生流量,促进品牌忠诚,实现黏性链接。

小米营销三个阶段之三:心联结

小米通过社群营销,甄选核心用户,通过多元化活动,加强与粉丝的联系,构建情感连接,加强对忠实粉丝的聚合。小米新品伴随事件营销,传播了小米的品牌,建设了沟通渠道,加深了与粉丝的情感纽带;而小米家宴已成为小米为粉丝量身打造的年度盛宴,一举将粉丝建设推至高潮。同时这些活动也塑造了小米文化,提升了粉丝的品牌荣誉感和归属感,不断将小米情结植入人心,最终实现用户与品牌的情感联结。

综上,小米模式的核心是:轻连接、活链接、心联结,小米通过三环相扣的方式,打造小米的营销模式,实现业绩超常规模提升和企业超速发展。

小米营销可谓是中国企业营销模式升级的代表。传统企业营销注重有形资源的建设,在产品、渠道、广告投放上倾注大量资源,而不具备这些资源条件的企业则很难壮大,小米超越了传统营销思维,超越了传统营销模式,也创造出了传统企业无法企及的商业成就。

下面试对照标杆企业,对小米营销策略进行解读。

小米模式策略之一:发展粉丝经济——以粉丝为核心

“无米粉,不小米”是小米公司一直以来的口号和信仰,“让每一位用户都成为小米一辈子的朋友”是小米一直以来坚持的宗旨。通过线上(小米社区、新媒体、小米商城促销)与线下(小米之家、小米家宴、米粉节)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不惜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为用户打造体验感和参与感,形成强大的粉丝团队。从一开始的“百人荣誉开发组”到后来的百万米粉,小米以一种让粉丝与小米公司“共享、共创”的精神和姿态,缩短了和粉丝之间的距离,形成了以粉丝营销为基础的粉丝策略。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不同米粉的需求,数量庞大的粉丝被分为不同层级,其中初级粉丝占大多数,铁杆、核心粉丝占一小部分,由此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粉丝层级结构。管理不同层级的粉丝,采用不同的粉丝策略,有效维系了粉丝集体的凝聚力和流动性,越来越多的初级粉丝希望成长为核心粉丝,以获得小米公司更多的福利优惠和关注。

小米模式策略之二:线上线下互联——以全渠道的方式

小米没有将营销渠道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是抓住一切能够帮助营销的手段,线上线下同时推进。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以事件营销、饥饿营销为营销手段,制造爆点、热点,保持用户黏度;另一方面在线下连接,以“新零售”“线上线下优惠同享”“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等方法,让粉丝能够参与进来。

曾经和小米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格力企业,现在也推进线上线下全渠道建设,其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1486亿元。格力除了进入手机、汽车、芯片领域外,还收购了晶弘电器的全部股权,并进入了厨电业。格力通过全品类家电布局,线上线下全渠道建设,强化了自身提升生活品质好产品的企业形象,获得企业规模超速增长。

小米模式策略之三:打造“爆品”模式——以迭代的方式

小米商城依托小米公司产品系和小米生态链产品系的天然优势,打造了一个爆品电商平台,上线的每一个产品都经过仔细打磨,以小米手机为产品主线路,覆盖各类配件产品及周边饰品。而由生态链企业供货的智能家居,生活用品等也都以小米风格为主,整体形成了简约、高质感、高性价比的产品特色。

为了提高产品品质,精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小米在做产品的过程中也下足了功夫,在MIUI的功能设计上,向用户开放了节点,橙色星期五实现MIUI开发版每周一更新,周二用户提交四格体验报告,反馈功能体验及新功能需求。如此一来,产品功能由用户来参与设计,再反过来满足用户需求,产品做好了,用户体验也增强了。好的产品不用销售,当每一款产品都能成为爆款,成为该领域的精品,相应的价值自然会凸显出来。

小米设计对标苹果。苹果是工业设计的风向标。苹果之前,没有企业敢在做产品的时候,只做一个方案,然后沿着一个既定思路方向迭代产品。苹果正是通过这种不断迭代的方式获得了成功,实现全球产品巨大销量,打造出成功的爆品。

小米模式策略之四:社会化营销

小米在社会化营销运营上布局很大,主要阵地有微博、公众号、论坛、贴吧、QQ空间,把每一个平台账号都当成一个产品来做,配备完整的团队去管理。通过做社会化营销,提供优质的内容,实现品牌传播。这一战略也带到了小米商城。例如用户晒单评价中和客服互动的趣味内容,可以成为其他用户茶前饭后“划一划”的小料。

在小米商城的一级导航栏中也有一个专门的内容模块——发现,这里有新品一手评测、特惠攻略、开箱图赏等干湿货内容,并且通过商城早报的条列形式,放在用户进入首页正眼看去的位置,把内容主动展示给用户看。这些内容是谁写的呢?小米官方和米粉。对的,小米在做产品、做用户、做内容等各个层面都开放了参与节点。这里不得不再次对小米的图片设计团队肃然起敬,每篇文章的每幅图都经过精心设计,吸人眼球。

社会化营销对标支付宝锦鲤。2018年国庆期间的“祝你成为中国锦鲤”活动创造了企业微博社会化营销历史纪录:单条微博阅读量超过2亿,周转发量超过310万,涨粉200多万,互动总量超过420万。支付宝只在微博开屏上投了广告,成本不超过50万人民币。社会化营销帮助企业实现营销目标提升品牌影响,标准操作商业化的运营就是把所有的资源聚合在一起,让更多人看到这个内容,形成共振,无限放大营销效果。

小米模式策略之五:事件营销

小米擅长通过策划、组织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促成产品销售。

在小米手机青春版发布一个月前,即在微博上以“150克青春”为话题进行了一系列预热。接下来,小米公司的合伙人亲自出马,在中央美术学院拍了《150克青春》的短片。短片几乎包含了大学中的每一个经典场景。雷总打游戏,阿黎在拍照,穿着“adidos”的KK要约凤姐,林斌在看《金瓶梅》,洪峰调侃长时间没洗臭袜子,刘德在玩吉他,周博士在玩飞机。这个短片立刻为小米手机带来巨大的关注,小米手机青春版一上线便卖掉了15万台。

事件营销对标企业杜蕾斯。杜蕾斯粉丝超过300万,其擅长通过事件营销进行宣传,巧妙植入产品,赢得业界称道。杜蕾斯会借助某些纪念日进行营销。2017年11月23日感恩节,杜蕾斯跨界联合13个知名品牌,借用致谢的方式,掀起了一波声势浩大的品牌推广活动。整个活动形成了网络大范围传播,带来了超过预期的品牌影响力。

小米是如何做互联网+的?

2015年最热门的话题无疑是“互联网+”,然而在大多数行业“互联网+”依然还停留在概念和炒作阶段,缺乏实践应用和成功的案例。小米却已经成为互联网+标杆企业。2016是小米公司成立的第六个年头,短短的六年时间,雷军就把小米手机做到了一个世界级公司的规模我们从小米成功的发展中可以比较系统的看出小米公司是如何实现“互联网+”模式的。

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

小米采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销售手机和其他智能消费电子产品,大大降低了销售费用,传统的营销模式带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往往让公司承担巨大的压力,而小米的前期并不具备承担这种压力的能力,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可谓是扬长避短的最好方法。

产品的覆盖范围广

正如雷军所说,“小米走的是跟iPhone完全相反的路。iPhone极简,小米走集大成路线,力求支持各种功能。所产品的覆盖范围广就是,让所有用户都参与研发过程中,最后小米呈现出来的是适合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习惯的”。其实,产品功能多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价值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方式是做很多个性化产品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这两种做法在互联网时代都可以做到物美价廉。小米正式靠着产品功能的多样性来覆盖更多的消费者。

产品的快速更新迭代

小米产品创新采用的是“开放众包、快速迭代”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让厂家很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并快速迭代推出新一代产品,小米的核心软件MIUI每周推出一个新版本,有利于小米产品的完善。

以客户为中心

传统公司也一直在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然而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是公司单方面宣传、广播式的,这种做法不仅成本高,也不适合习惯于在互联网上“玩”的新一代消费者。小米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了一个高质量的粉丝文化群,并且不断从中挖掘和集聚其价值。

合理利用媒体平台的力量

社会化媒体做的最知名的无疑是杜蕾斯,无论是大雨鞋套时间,还是有我没事的事件,还是其他的文案,杜蕾斯都是独树一帜的,而且这个独树一帜是完全和品牌联系在一起的。而来分析小米微博微信内容,真正吸引的用户只有1招,那就是转发送10台note,转发送2个wifi,这就是小米微博被疯狂转发的直接原因。

小米营销策略

小米营销策略:饥饿营销。

小米手机策略:

小米手机供货紧张,在一个月份只有一万两千人才能拿到真机。对于小米手机供货紧张的问题,雷军曾对外表示,大量高端定制器件在生产环节很复杂,一时难以满足用户们的需求。

而对于小米手机供货紧张,我们都知道这是雷军的饥饿营销,要知道小米手机上市之初,按照小米科技之前发出的公告,首批预定小米手机的用户将根据排位顺序支付,完成支付-发货-收货流程。

小米手机定价1999利润不多,这个定价也只是为了吸引别人的关注。等大家都关注小米手机的时候,小米手机再来个供货不足。当时,在小米论坛上很多网友在求预定号的相关贴子,这样看来,饥饿营销作用算是达到了,小米公司做好了前期的大肆宣传,等大家有兴趣想购买时,小米手机就宣布供货不足。

扩展资料:

营销原理: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表面上,饥饿营销的操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象,从而提高售价,赚取利润。

最终目的:饥饿营销的最终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调高价格,更是为了对品牌产生高额的附加价值,从而为品牌树立起高价值的形象。

因素:“饥饿营销”与市场竞争度、消费者成熟度和产品的替代性三大因素有关。也就是说,在市场竞争不充分、消费者心态不够成熟、产品综合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较强的情况下,“饥饿营销”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饥饿营销

互联网思维的十大营销经典案例(2)

互联网营销案例 6、关键词:褚橙,本来生活网

从2012年开始,生鲜电商逐渐成为电商领域的新 热点 。去年策划“褚橙进京”的生鲜电商本来生活网今年仍然在进行它的褚橙“爆款”营销。本来生活的褚橙营销走了幽默营销路线。在预售期内,本来生活网站上就推出一系列青春版个性化包装,那些上印“母后,记得一颗给阿玛”、“虽然你很努力,但你的成功,主要靠天赋”、“谢谢你,让我站着把钱挣了”、“我很好,你也保重”等幽默温馨话语的包装箱,推出没多久就在本来生活网上显示“售罄”,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本来生活网这一系列个性化包装,除了非常吸引眼球,也让人为”中国营销界玩得起幽默”感到欣慰。毕竟,在这个人艰不拆的社会里,能让中国人会心一笑的幽默还是太少了。

当然,光靠营销手段打响品牌并不是本来生活网大肆追崇的重点,本来生活始终坚信优质的食材是会说话的,严格把控各个环节保证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以食品本身的价值和媒介作用,足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点评:从电商的品牌营销的角度,本来生活是选择了一个有爆点的产品,也就是电商比较常说的“爆款”产品,通过一个爆款产品的炒作同时提升电商平台的影响力。一个品牌在不是大众皆知或者品牌基础还比较薄弱的背景下,要在互联网上建立品牌知名度,必须要有一个爆款产品来作为主打,并利用爆款产品和品牌的捆绑营销来达成实效目标。

互联网营销案例 7、关键词:星巴克,中信,9分享兑

不知是出于什么误会,在不少消费者眼中,星巴克成了咖啡中的“高富帅”,甚至在央视记者眼里,星巴克的“暴利”比房地产的“暴利”还要值得被批判。

在国庆期间成功地策划了爱国选题后,央视痛批星巴克似乎是将爱国情怀落实为行为的一个典型案例。报道以北京星巴克为例:咖啡豆1.6元+牛奶2元+一次性用品1元=4.6元,每杯354毫升的星巴克拿铁物料成本不足5元,国内售价27元。相比之下,同样的一杯咖啡,伦敦售价是24.25元、芝加哥售价是19.98元、孟买的售价则只有14.6元。

尽管时不时被抛到风头浪尖,但星巴克始终都以一种安静不失淡定的姿态出现在公众的视线。在这种淡定姿态的背后,有着与各大“土豪”的稳固合作,中信的9分享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9个积分就能免费喝一杯星巴克,这无疑让星巴克面对“暴利”的指控底气十足。

点评:这个案例在线上并不算出名,但其线下参与人数已高达数百万人次,累计兑换权益超过三百万个。从2012年起中信就开始累积客户,在与高端商户合作方面不断发力,稳住老客户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新客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让合作双方都沉淀了活动品牌,让星巴克在风头浪尖也能以一个优雅的姿态出现。

互联网营销案例 8、关键词:可口可乐,个性定制

2013年的夏天,仿照在澳大利亚的营销动作,可口可乐在中国推出可口可乐昵称瓶,昵称瓶在每瓶可口可乐瓶子上都写着“分享这瓶可口可乐,与你的_________。”这些昵称有白富美,天然呆,高富帅,邻家女孩,大咔,纯爷们,有为青年,文艺青年,小萝莉等等。这种昵称瓶迎合了中国的网络文化,使广大网民喜闻乐见,于是几乎所有喜欢可口可乐的人都开始去寻找专属于自己的可乐。

点评:可口可乐昵称瓶的成功显示了线上线下整合营销的成功,品牌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网友在线下参与购买属于自己昵称的可乐,然后再到社交媒体上讨论,这一连贯过程使得品牌实现了立体式传播。当然,作为一个获得了2013年艾菲奖全场大奖的创意,可口可乐昵称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证明了在品牌传播中,社交媒体不只是Campaign的配合者,也可以成为Campaign的核心。

互联网营销案例 9、关键词:小米,饥饿营销

说起小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简单补充一下背景知识:小米公司是2010年4月份成立的年轻公司,他的第一款手机是2011年8月发布的。创业不到4年时间,年销售额做到280亿元人民币,公司估值已超过100亿美元。更令人不解的是,小米几乎“零投入”的营销模式,通过论坛、微博、微信等社会化营销模式,凝聚起粉丝的力量,把小米快速打造为“知名品牌”。

小米创业不到4年,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上尝试着颠覆,也渐渐地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论。比如雷军的“小餐馆理论”,即最成功的老板是小餐馆的老板,因为每一个客户都是朋友。再比如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再比如,不计成本地做最好产品,让用户尖叫。

点评:也正是通过种种颠覆,小米成立不到4年,以独特的模式换来年销售额280亿元的奇迹。小米模式是一个渐渐形成的过程,或许还有更多的颠覆发生。所幸小米在飞速发展中保持着冷静,黎万强坦言:“我们现在的挑战就是要保持清醒,控制欲望,控制节奏。”

互联网营销案例 10、关键词:三只松鼠,颠覆传统

“三只松鼠”是由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于2012年强力推出的第一个互联网森林食品品牌,代表着天然、新鲜以及非过度加工。仅仅上线65天,其销售在淘宝天猫坚果行业跃居第一名,花茶行业跃居前十名,发展速度之快创造了中国电子商务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2012年天猫双十一大促中,成立刚刚4个多月的“三只松鼠”当日成交近800万元,一举夺得坚果零食类目冠军宝座,并且成功在约定时间内发完10万笔订单,创造了中国互联网食品历史突破。2013年1月份单月业绩突破2000万元,轻松跃居坚果行业全网第一。

因为互联网极大缩短了厂商和消费者的距离与环节,三只松鼠定位于做“互联网顾客体验的第一品牌”,产品体验是顾客体验的核心,互联网的速度可以让产品更新鲜、更快到达,这就是“三只松鼠”坚持做“互联网顾客体验的第一品牌”和“只做互联网销售”的原因。

点评:传统企业被颠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认为,线下好一点的企业,在网上评分反而最低,它们不受欢迎是因为根本不了解用户,这是传统企业被颠覆的原因,但不要低估这些对手,2014年会出现传统企业的集体上线,这会对纯粹的互联网品牌会形成真正的挑战。

更多的互联网营销相关案例:

1. 经典最有创意的营销案例

2. 互联网思维成功案例

3. 互联网营销九个成功案例

4. 互联网思维的经典案例9个

5. 成功的互联网营销案例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