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互联网营销 香港保险业顾问联会
- 网站优化
- 2023-03-02
- 20
互联网保险 营销策略
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市场集中度远高于传统业务,网络车险业务市场集中度高表现更为明显。保险的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各自具有不可替代的相对优势和缺陷,它们是保险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网络营销代表的是保险企业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一种新颖的营销手段、一种理解客户的交流渠道;它的有效运作是以企业能够引导消费者进入企业的网站为前提,而这一工作不可避免地要由传统营销来完成。因此,网络营销还不能取代传统营销,而只能与传统营销实现整合,才能使企业的整体营销策略获得最大的成功。
网络保险业务与传统保险业务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网络保险业务和传统保险业务都是保险业务,核心是一样的,只是保险业务的不同渠道。
2、区别:网络保险的业务的范围还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一般多见于意外险,旅游险,车险,保险责任简单的重疾险。容易看明白,理性选择。
而传统保险业务,上门面对面讲解的保险业务,主要针对于寿险,健康险,高端医疗,养老,教育等方方面面。
网络保险有时需要借助第三方非保险经营企业的互联网公司进行推广和销售,成本低,没有售后服务环节,需要客户自行完成一系列的售后,保全,理赔,领取工作。
传统保险业条,因为有人的因素存在,人者见仁,智者见智,规划起来需要更强的专业性。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异地投保是什么意思,会不会影响理赔?
我们在购买保险时,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保险公司产品的销售地址有限。如果我们地区买不到这种产品怎么办?
比如这个产品只能在北京销售,但是我们的地区是广州,那么我们能正常投保吗?
还有很多人在买保险的时候会担心。如果我在广州买了保险,但之后我可能会去杭州生活,那么在杭州就会有风险。
保险公司在这种情况下能索赔吗?这些问题都与异地参保有关。今天跟大家聊聊异地投保的影响。
一、异地投保意味着什么?
异地保险,顾名思义,就是投保人在自己以外的地方购买保险。
再来看看《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的表述: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不得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保险业务,但本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和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保险机构参与共保,经营大型商业保险或者综合保单业务,以及通过互联网、电话营销等方式开展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承保业务的,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
保险公司原则上不允许跨省经营,但如果符合条件,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异地投保是没有问题的。销售区域更多是出于监管考虑,但保监会并没有限制消费者只能在居住地购买保险。似乎香港的保险公司只能在香港销售保险,但内地客户可以选择香港的保险。
综合来看: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不少保险公司将互联网保险作为重要的市场阵地,不仅不主动强调销售区域的问题,还推出了很多线上服务流程来争取互联网用户,比如官网、微信,可以修改联系地址、退保、理赔等。
对于消费者来说,异地投保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扩大了优质保险产品的可选范围,更容易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高性价比高的产品。从实际情况看,我国有2.5亿流动人口,异地投保是必然的现实。
二、异地投保对理赔有影响吗?
异地投保、异地理赔会不会有困难?由于异地保险仅限于销售区域,是否会影响我们的理赔?
其实,保险理赔的关键是遵守保险合同条款,健康告知无异常。
但异地投保不会影响我们保险合同的法律效力,不会因为投保地与投保地不一致而拒赔。
1.保险异地理赔流程是怎样的?
目前,包括重疾险、医疗险在内的所有线上保险,均可通过电话报案、发送材料等方式申请理赔。
线上产品和线下产品的理赔流程大致相同。不同的可能是,线下产品有代理跑腿。而很多线上小额理赔甚至不需要邮寄资料,只需将发票拍照交给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即可。
因此,从投保到理赔,互联网保险一直在简化这一流程,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让我们用通俗的方式来解释一下。比如,王先生在广东工作时,网购了一份重疾险,第二天就回到老家广西发展。
几年后,我不幸患上了合同规定的重病。马先生到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保险公司是否会因为马先生的住址变更或保险公司在广西没有分公司(即有)而拒赔不符合销售面积限制)?显然不可能。
只要疾病符合条款约定的条件,保险公司一定会正确赔付。显然,保险可能有销售区域限制,但理赔不受区域限制,保险全国覆盖。
实践中,从未发生过保险公司拒赔异地投保客户的案例。原因也很简单。异地投保不影响保险合同效力。另外,保险一般是几十年甚至终身的,未来保险公司把分支机构开到你家门口的可能性很大。
2.异地投保会影响诉讼吗?
以防万一如果发生理赔纠纷,异地投保不影响我们的诉讼。
因为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可以由被保险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申请人可在户籍地或保单签发地提起诉讼。
可以选择在投保人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而不必到保险公司住所地法院起诉,有效节约了成本,减少了车马劳累。目前,异地投保很普遍,没有风险。购买同样的产品,享受同样的保障。
如果你确实喜欢某款产品,但又不在其投保区域,异地投保也是可以考虑的一种方法。
香港保险销售渠道大致是怎样分配的?据说是Agent和Broker为多
Agent(简称代理人)是属于指定的保险公司,其实就是一名没有受薪的员工。所以,Agent 只能代表某一个保险集团/机构,行销旗下的产品,不能「同时吃两家茶礼」。当然,我亦有见证过有 Agent 同事,因为公司本身没有相关的保险产品(特别是指车险、劳保之类的低利润险种),而转推其他较小型保险公司愿意承保的产品。而另一方面,broker(经纪)一般是以公司身份,代表著客户,提供多间保险公司的产品,供客人选择。Agent + Broker 的业务,都是保险公司所倚仗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另外,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会扮演著作 Broker 的角色,向客户推介伙伴保险公司旗下的保险产品,敬希垂注。如你有进一步的垂询和赐教,欢迎随时跟我联系。^_^
保险行业大数据应用
5月27日,由《中国保险报》主办的“保险业大数据应用系列沙龙”第二期活动在广州举行。与会人士针对保险业如何应用大数据“洞察客户”的主题进行探讨。
近年来,保险业大数据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业务条线,在利用大数据洞察客户方面,各家保险机构都有不同程度的探索。不过,在具体的探索实践中,行业也存在痛点。例如如何挖掘客户、挖潜客户,乃至令客户资源在公司内部的各个业务条线得到共享。
沙龙环节
亚太财险互联网产品总监万鹏
中小保险公司更加应该应用关注大数据的使用
我个人认为,现在保险业围绕着数据方面存在的几个误区。例如,香港地区700万人的一个城市,现在财产保险公司是110家,咱们大陆不到80家。那么多的大陆人去买香港保险,因为是产品有特色,为什么产品有特色,是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以后,精准地进行了相应的营销,或者是一个推广。那么我个人认为互联网从保险公司的角度,应该真正地体现价值,就是从茫茫的人海中筛选出来你想要的客户,然后给他适合他需要的产品,这个产品不一定是便宜的。
在我们保险公司可能还没想明白,或者是准备行动的时候,跟我们相关关联密切的保险中介已经是有相当一批在积极地行动之中,包括数据应用,包括手机移动端的APP的完善,包括小闭环的生态圈,网上商城,积分兑换,发红包等等,比很多保险公司玩得还嗨,这个希望引起或者倒逼我们保险公司的人要想得出来。
最后的落脚点,就是解决之道,保险业的解决之道是什么?我认为,就像我正在做的一件事情叫做搭建数据共享联盟,而且在现在时代下,我认为中小保险公司更加应该关注大数据的使用。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本文由投稿人小点于2023-03-02发表在成都创业号,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liuninggang.cn/article/26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