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注册 > 正文

中介代办成都购房资格 成都代办购房资格是真的吗

成都买房如何查询自己的购房资格?

在商品房购销合同备案前,购房者需填写《房改房情况协助查询表》、《购房家庭成员住房情况申报表》,“两表”填写完后,由住建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也就是说,购房资格在审查通过后,购房者才能办理商品房网签、备案手续。那么作为即将在成都买房的购房者,怎样才能查询到自己的购房资格呢?

首先是准备查询所需的资料,一般包括以下材料:1、购房人及家庭成员身份证或军官证等身份证明材料;2、婚姻证明。婚姻证明又分为结婚证、未婚证明以及离婚未再婚证明;)3、户口簿;4、《购房家庭住房情况申报表》的原件、复印件。5、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还应提交自购房之日起算的前2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12个月以上个人所得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其次是填写《购房家庭成员住房情况申报表》、《房改房情况协助查询表》。

《购房家庭成员住房情况申报表》本人郑重承诺:本人已全面如实填报上述情况,保证遵守成都市关于“在本市主城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高新区)实行的住房政策,如有不如实申报,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房改房情况协助查询表》需查询人如实申报查询情况,并到所属房改部门(省直房改办、市住房保障局、呈贡县房改部门)查询,请相关房改部门协助查询后签章确认。需要提醒购房者的是,无论有无分到房改房,都需要填写此表。自表填的7个工作日后购房者方可到产权交易中心领取《家庭住房查询结果表》。

购房者资格审核一般由开发商或者中介代为进行,购房者只需如是填写“两表”即可。同时开发商和中介都有义务告知购房者如当事人提供虚假材料、不如实申报的,将无法办理商品房购销合同备案,并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对于符合限购政策的,各房地产开发企业、代理销售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可进行网上签约及合同备案。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5-06-28,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成都置业顾问帮客户解决购房资格违法吗

违法

成都市住建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回复,成都市住建局特别提示您:为维护您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请您在购房过程中要提高防诈意识,凡收到陌生人的短信、微信、微博、公众号,称可通过内部关系运作获取公租房、限价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资格的信息,或称可通过变更社保、户籍获得购房资格、提高摇号顺位的信息,均是涉嫌犯罪的诈骗信息,切忌向陌生人支付任何费用,谨防上当。若遭遇诈骗,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涉及社保、金融、房产中介的,请同时向相关主管部门举报。

在成都购买商品住房须符合以下规定:有成都户口2年或以上,可买相应区域的住宅项目。有成都单位社保连续缴纳2年或以上,且稳定就业,可买相应区域的住宅项目。落户不满2年,有成都单位社保连续缴纳12月,且稳定就业,可买相应区域的住宅项目。

关于“代持”购房、“帮助”无资格购房 成都出警示

5月6日,记者从四川银保监局官网获悉,成都市住建局、四川银保监局、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管部等三部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对严重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和金融秩序的商品房交易行为作出警示。

三部门表示,近期,有媒体报道个别不法中介能够“帮助”无资格的购房人取得购房资格、假借他人名义“代持”购房、挪用经营贷或消费贷资金购房等现象,给购房群众带来风险和隐患,严重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和金融秩序。为此,成都市住建局、四川银保监局、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管部等三部门联合就商品房交易相关风险提示如下。

一、购买商品住房时,请不要轻易相信“帮助搞定购房资格、进行合同更名转让”等不实信息,政策规定严禁期房买卖,您购买的商品房在未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之前禁止转让或以更名方式变相转让。

二、调控政策期间若无资格购买商品住房,请不要借用他人资格和名字“代持”您出资购买的商品住房,这种方式购买的商品住房在办理不动产证时将登记为他人所有,现有政策规定不动产登记满3年后方可转让,相关热点楼盘不动产登记满5年后才能转让。期间若发生物权争议,可能会受到他人信用变化、债权债务及婚姻家庭纠纷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您的相关权益将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三、需贷款购买商品住宅的,不要轻信个别不法中介以“低利率、放款快、免担保”为噱头诱导购房者通过经营贷、消费贷等形式套取银行资金购房。若违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为自己或他人提供购房款,银行将视为违约行为提前收回贷款,情节严重的还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相关监管部门将对违规问题依法严格问责并实施联合惩戒,涉及违规挪用经营性用途贷款的相关行政处罚信息将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四、房屋属于个人及家庭重大资产,购买时一定要深入了解房地产和金融业相关法律法规及调控政策,善于识别交易中的各种套路和虚假信息,防止上当受骗,资金受损。对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或金融秩序的,应向属地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或金融监管部门举报投诉;若遭遇消费欺诈或“黑中介”诈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线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